农场比插队更受知青欢迎,但名额有限,多数靠关系,少数靠运气。转眼就到了出发的那天,许令晚拎着行李箱来到了火车站,时隔一个多月,她再次戴上了鲜艳的大红花。“小许知青!小许知青!”冯铭跑了过来,身后跟着扛着相机的照相师傅。许令晚瞳孔骤缩,下意识的想要逃离。太迟了,一切都来得太迟了。冯铭文走到许令晚面前:“我给你买了火车硬卧!”硬卧只对普通民众少量开放,所以没有关系是买不到的,那些票贩子都是背后有硬关系的。「私设私设」许令晚刚刚去售票窗口去了一趟,作为普通民众的她没买到硬卧。她想到了一个妙招,可以去厕所时穿梭任意门来到香江的豪宅,然后美美的在豪宅里待上几天,等火车快到站的时候再穿梭任意门回来。系统直夸她聪明。许令晚弯眸:“谢谢冯副主任。”冯铭文:“来,你站直了,我给你拍几张照片。”“这绿色军便装可真衬你,真精神!”拍了好几张照片,正好火车停下,许令晚忙不迭的拎着行李箱走进了车厢。冯铭文看向照相师傅:“拍照素材够了吗?”“够了够了。”照相师傅暗自撇了撇嘴,忒烦!许令晚走进隔间,另外五张床位坐了人,剩的最后一张床位在上铺。许令晚目光扫去,都是女同志,会方便很多。“你也是去农场的知青?”其中一短发及耳的女同志问。能去农场的知青大多数家里有点关系,所以能搞到火车硬卧票。许令晚唇角浅浅弯起点了点头。“你去哪个农场?”短发女同志又问。许令晚:“明市宁越的胜利农场。”胜利农场是明市最大的农场,也是条件最好的农场。“跟我们不在一个地方诶。”短发女同志扭头对同伴们说道。很明显,其他五个人的目的地在同一个地方,并且她们认识。一路上大家也还算安静,许令晚躺在上铺睡觉,基本不下床。终于,忍受了许久之后,火车终于到站。许令晚拎着行李箱走出车厢,抬眼望着湛蓝的天空。又回来了。“胜利农场的知青到这来!到这来!”伍德华手里挥舞着小红旗。许令晚走了过去:“我叫许令晚。”“小许同志!是你啊!”伍德华激动的嚎了一嗓子。“你的事迹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了,听说这次你是主动来参与农场建设的!”许令晚微微一笑:“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许令晚在一旁等候着,等知青们来齐,领着知青们来到一辆卡车前。这卡车是生产用车,主要运输粮食肥料等物资,是农场重要的运输工具。车上还坐着专职司机吴涛。“吴涛,这是小许知青!”伍德华激动说着。吴涛露出憨厚的笑容,竖起大拇指:“小许知青,你是这个。”其他知青们疑惑的看着许令晚,这人什么来头?许令晚爬上卡车车厢,行李箱垫在下面,她坐在行李箱上。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胜利农场。胜利农场是明市最大的农场,也是条件最好的农场,面积足有40万公顷。“那边围墙是干什么的啊?”有人下了车,疑惑的指向远处的围墙。伍德华说:“胜利农场接收部分劳改犯,劳改犯们居住在专门的劳改队监舍,由管教干部和看守人员负责,生活区域由围墙隔离,不与农场的人有接触。”劳改犯劳动时会有人监督,行动受限。大家走在路上,听着伍德华的介绍。胜利农场有农田,木林,果林等,有拖拉机站,有养殖场,养猪养鸡养鸭养鹅,还有附属加工厂,粮食加工厂,榨油厂,酿酒厂,肉厂,酱菜厂,水果罐头厂,饲料厂,以及砖瓦厂,木材加工厂,煤矿厂。这些厂设施规模小,技术简单,职工多为农场编制。除了这些,生活设施也很富足。农场周边分布着职工住宅,按照家庭或单身宿舍分配,知青宿舍就在附近。旁边建立职工食堂,卫生所,供销社,以及子弟学校。广播站的高音喇叭每天播放红色歌曲以及新闻通知。大家休息时还能在露天电影场地观看电影。最特殊的是,胜利农场建立了礼堂,用于开批斗会和日常演出,礼堂三楼是图书馆,书籍里的知识可以充实同志们的心灵。许令晚看着一望无际的农场,农场知青和插队知青的待遇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。